如果說一個人能了解意識形態之間的不同並尊重,那他要如何選擇一個作為自己行為基礎的意識形態?主流的意識形態是以中立的姿態出現的,所以雖然他的行為中可以包含許多意識形態,如某學者描述自己的:經濟上的社會主義,文化上的保守主義,政治上的自由主義;但是他要如何面對與他不同的意識形態?如果他是主流,與他抵觸的意識形態並沒有什麼錯誤,或許只是一個比較弱勢的意識形態而不被大眾所接受而已。而極有可能的,也許是自己的意識形態為弱勢的一方,或許自己認為這種形態對大眾有好處,但並不被認同,甚至被排擠、攻擊、厭惡,這種意識形態之間的互相壓迫總是不斷的在發生,教育的目的有部份就是在避免這種爭執的出現,但教育的過程中也不斷的為一個人生成意識形態,再去導致意識形態的互相擠壓,形成一種相生相剋的矛盾情形,雖然我對道家的理論不甚了解,但每次有類似的想法時都會聯想到道家之所以為何反智的理由,或許跟這拖不了關係吧?
看了一篇文章之後,這個困惑很久的問題才愕然清楚浮現,不過這個問題能有解答嗎?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